《孔子與西方世界:對古老價值觀的新渴望》Konfuzius für den Westen (2007)

《孔子》Konfuzius (2000)

哲學家弗爾克·佐慈生於1956年,以其對儒家學說的貢獻而聞名于德語區。2000年,他出版了《孔子》一書,在書中總結了孔子的生平,並介紹其教義在中國、東亞和歐洲歷史上的作用。這本書引起了公眾的極大興趣,並多次再版。2007年,《孔子與西方世界:對古老價值觀的新渴望》一書問世。在這書中,弗爾克·佐慈用儒家學說來直面歐洲的社會和文化現狀。這本書探討了今天的歐洲可以從中國古代文化中學到什麼。2015年,弗爾克·佐慈出版了《儒家思想》,概述了中國儒家傳統重要思想家的生平歷史和文學作品。這本書還廣泛地討論了歐洲哲學家與儒家思想相遇的歷史。

佐慈出版了二十多部著作,其中在 1996 年出版的《佛教哲學史》一書,他經常提及中國哲學家。在1991年出版《淨土宗》一書中,他還專門為佛教大師曇鸞和道綽另辟新章。

弗爾克·佐慈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他與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關係:

《儒家思想》Der Konfuzianismus (2015)

年少時與中國接觸於我而言非常重要。17歲那年,我讀到毛澤東1937年寫的《矛盾論》,深受震撼。他以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思想為背景,反映了德國哲學史中黑格爾和馬克思時期的思想。學生時期,我還讀過中國其他哲學家的作品,例如馮友蘭、梁漱溟以及其他人。中國哲學家從印度和歐洲汲取重要靈感,在自己的古老文化基礎上重新思考這些問題,這種方式深深影響了我。19世紀乃至20世紀的中國人民在跨文化思維方面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這一點歐洲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認識到。這是一種傲慢,一種優越感,儘管推動歐洲進步的許多理念其實來自中國。例如,哲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的許多開創性的數學和哲學思想歸功於他對中國古典著作《易經》的關注。

就像20世紀時期對待黑格爾和馬克思的態度那樣,中國從古代就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內容,使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形態。因此,在中國哲學的背景下,印度佛教得到了全新的詮釋。與之相反的是,面對既有的聯繫,印度無法接受中國的這種詮釋。另一方面,中國文化的光環在東亞無處不在。例如,我在科學工作中經常接觸的日本文化很大程度上植根於從中國吸收的元素。幾千年來,中國歷經艱難歲月,卻始終能夠自我重塑和實現振興,這可以用千年的強大傳承來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以來的70年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僅在我們這個時代,而且在人類歷史上都沒有先例。在我看來,中國是全世界的榜樣。”